憑藉對科技資產的強大管理,組織可以繼續以數位化方式轉型其業務流程和客戶服務。
經濟穩定無法在全球各垂直市場中實現,這也難怪歷史學家筆下將 2020 年代視為最顛覆的幾十年之一。對於商業和技術領導者來說,這意味著需要最佳化成本和資源。
這促使高階領導者們積極尋求善用現有技術資產與供應商的方法,同時最大化現代化與創新的機會。
根據 2023 年《Nutanix 企業雲端指數》調查的回應,有超過 80% 的組織對不斷攀升的雲端運算成本感到憂心。隨著主要的軟體即服務(SaaS)應用程式供應商陸續宣布調漲價格(例如 Salesforce 調漲 9%),也難怪高階領導者愈加關注資訊科技成本最佳化。約 34% 的商業技術領導者在《企業雲端指數》報告中表示,管理雲端成本是一項重大挑戰。
因此,有 55% 的高階領導者計畫在未來 12 個月內更清晰掌握雲端使用與成本狀況,同時有 52% 計畫採用技術和策略來減少雲端資源的浪費。
除了提升透明度之外,組織也正將應用程式遷移至不同的基礎架構上,但有 86% 的企業科技領袖表示,遷移應用程式往往相當複雜且成本高昂。致力於降低雲端成本的高階領導者們在遷移工作負載時,正選擇將應用程式遷回地端的資料中心,並採用混合多雲的運算策略。
對於企業科技領袖而言,他們面臨的挑戰在於組織和高層領導團隊持續提升對數位轉型的需求。根據 Gartner 的分析師表示,有 75% 的組織將實施「以雲端為基礎底層平台」的數位轉型。為滿足這些需求,高階領導者很可能會依賴混合式環境,並持續具備依據業務需求監測與調整工作負載的能力。
符合業務需求
在此兼顧成本管控與不斷攀升的數位轉型需求的複雜局勢下,高階領導者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他們需要確保每一項決策、技術以及團隊都能與業務成果保持一致。
Gartner 建議:「透過監控使用率和容量指標來推動成本最佳化。」分析師表示,高階領導者必須排定時程並適切分配基於配額的服務,同時利用程式化折扣和對應用程式進行現代化,以善用供應商管理的服務,在更具成本效益的情況下達成目標。然而,這些責任是共同承擔的。Gartner 提醒高階領導者們:「雲端成本管理不僅只是營運層面的考量。」
成本最佳化需要緊密的協作,並涉及嚴謹的治理、架構、財務、產品與應用程式管理——所有這些領域都需要該應用程式的利害關係人提供適當的意見與參與,以實現業務成果。
Gartner 表示:「將雲端成本與業務關鍵績效指標(KPI)關聯起來,可使組織依投資報酬率(ROI)來管理支出。」「這也讓組織得以評估成本增加與成本最佳化對業務所產生的影響。以降低成本為原則,不應以無法充分支援業務目標為代價。」
《企業雲端指數》研究顯示,已經著手推動成本最佳化的高階領導者們皆以數據為導向。基礎架構、資料安全與資料復原是影響決策的主要數據指標之一。這使得 59% 的組織採用不只一種 IT 基礎架構,因為單一環境無法在預算範圍內滿足業務需求。
因此,超過半數的大型組織同時採用私有雲與公有雲,或多個公有雲,以及本地端和託管型資料中心服務的混合模式。此複雜局勢只有在高階領導者能夠清晰掌握資產全貌及其使用狀況時,才能真正達成成本最佳化。
此外,高階領導者也正探討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這些多層次的基礎架構。
「在過去的兩年半中,我們大力推動雲端化,但只將適合的工作負載遷移至雲端,藉此確保我們能充分運用雲端的各項優勢。」英國工作和退休金部(DWP)混合雲端服務主管 Paul Booth 表示。DWP 是歐洲最大的公共部門機構之一。
Booth 補充道,DWP 有 70% 的技術資產都位於雲端,餘 30% 則位於地端。他說:「所有執行付款處理、與公民互動、處理理賠和推動就業市場計畫的系統,都可以在公有雲或組成私有雲的資料中心上。」
《企業雲端指數》報告指出,DWP 已不再是唯一透過混合雲架構來最佳化成本的機構。該報告發現,混合基礎架構的使用也顯著增加,並有 74% 的組織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其 IT 資產將廣泛呈現混合模式。
Booth 說:「我們一直在尋找能夠最佳化雲端運算組合的方法,因為歸根究底,我們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而是納稅人的錢。」Booth 表示公共部門必須始終專注於成本最佳化。同處於 2020 年代這一片顛覆性經濟狀態下的私人部門也是採用同樣的方法。
根據 DWP 的 Booth 所述,採用混合雲架構的另一個成本最佳化優勢在於,它能確保組織不會被某一技術鎖定。
Booth 表示:「因此,我們在混合雲服務中的一個核心支柱就是可攜性。我們選擇了一條特定的路徑,儘可能採用開源技術,並透過自動化和抽象化實現標準化操作,將我們帶到一個不再像 10 年前那樣被大型系統整合商限制的程度。」
2023 年《企業雲端指數》報告發現,應用程式可攜性對高階管理者們越來越重要。成本最佳化不僅僅是減少技術預算,關鍵字就是最佳化。
像 DWP 的 Booth 這樣的商業技術領導者證明,透過對技術資產的強大管理,組織可以繼續對其業務流程和客戶服務進行數位轉型,同時保持成本可控。通貨膨脹將繼續增加供應商和內部 IT 資源的成本,但在不斷專注於最佳化方面,組織可以利用最新的方式來推動變革。